假期延長至2月5日,假期延長至2月9日,假期延長至2月17日……公司沒了,不用來上班了。樓下小店的貼紙由“春節放假安排”變成“疫情防控通知”最終變成“旺鋪轉讓”。疫情延續至今,一些段子正在成為現實,連接生產和消費的物流行業也不甚樂觀。根據物流指聞收到的消息一些申請復工的物流企業,復工申請尚未通過,企業已經面臨倒閉。
從疫情發展看,未來貨代企業或將面臨更大的壓力,一方面制造業復工情況不甚理想,另一方面疫情在海外的蔓延或將引發連鎖反應,加之一些展會等銷售渠道受到波及,外貿企業業務連帶影響之下,服務于此的貨代企業或將受到牽連。
面臨窘境的不止貨代企業,據了解物流行業多個領域的企業主均面臨巨大壓力,“不復工賠錢,復工賠更多錢”。尤其是此前加杠桿的經營者,有甚者已經選擇賣房賣車。
1.緊繃的現金流
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曾在朋友圈發文,給疫情期間的創業者建議道:一定要嚴控成本,死卡現金,最少要保持假設沒有收入的情況下6個月的現金,最好有12個月,根據這個來倒算成本。
這樣的方法卻不適用于物流行業,某物流企業負責人表示,“大家都明白現金流很重要,但是我們每年的盈利基本都投入到生產再擴大中去了,行業的利潤率逐年在下降,不擴大規模,就是死亡,我們沒辦法做到有充足的現金流。”
事實上,由于企業生產周期被疫情打亂,中小物流企業的賬款周期被拉長,“失血”的風險在變大。物流行業毛利率低,抗風險能力不強,難以承受大環境下所產生的市場波動,一旦賬上流動資金不足以支撐,很容易遭受經營危機。那么,如果試著采用融資貸款等手段補血呢?這種方法對占據大多數的中小型物流企業而言也不太現實。它們抵質押物有限、數據化程度低、行業利潤率低、主體信用不佳,一旦其企業資金周轉出現問題,很難從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獲得融資。
2.出不來的人
出于疫情防控考慮,各地復工進度緩慢。一份調查顯示:截至2月16日,浙江企業復工率指數達到42.87%。超五成規上綜合企業、超兩成規上線上服務業企業已復工。全省內各類企業的產能僅恢復到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就浙江情況來看,當前地方政府復工復產的重點仍主要集中于規上企業,規下企業的復工數量有限,未形成整體性的復工氛圍。而這還是中國經濟發達地區,根據工信部最新的數據: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只有30%左右。而隨著企業復工審批政策放寬,勞動力回流難,無工可用又將成為制約經濟恢復的主要矛盾。
勞動力回流難難在哪?“管死”的疫情防控體系讓勞動力輸出大省人出不來,一路上遇到封路、封村、勸返等難題;另一方面是輸入地接納外來人口能力不足,導致即使人出來了到輸入地要面臨居家隔離,甚至無法進入的問題。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課題組調查發現:地方政府難以保證農民工返程后正常的居住、生活需求,各類行政檢查過多,增加了農民工的返程顧慮。同時,基層也未能做好與本地居民的溝通工作,引發部分本地居民對外來農民工的排斥,造成了較為負面的影響。此外,即使回到工作所在地,隔離14天的要求也加劇了用工難題。
3.不通暢的路
除了人出不來,物流行業的基礎工具——大量的車也出不來。
數據顯示,承擔我國75%物流運輸量的卡車司機約有3000萬名,其中90%屬于個體司機,且絕大部分來自農村地區。受到疫情防控政策的影響,通行困難、封路斷流、過度隔離、證件辦理等導致返鄉過節的車主被困在原地。同時,疫情造成的群體恐慌,也使得一些個體司機的主觀出車意愿不高。路歌大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正月二十五(2月18日)數據,全國司機出動率僅為9.3%,僅為2019年同期水平的24.56%。
近一段時間以來,政府部門出臺了系列政策,如保障公路暢通、簡化車輛通行證辦理、不對司機進行過度隔離、放松進城條件等等為貨車出行創造了條件。但全國多處高速路口被封、國道、省道通行困難,造成公司運營網絡出現問題;一地一政策,手續時效繁瑣,直接導致運營網絡區域性中斷;對外省車輛采取勸返、隔離等方式,造成全網不少干線車輛不讓出、不讓進、不讓上、不讓下……導致物流企業運力缺乏,進而面臨復工后效率低下的問題。
此外,由于一些物流園區、公路港尚未開放,甚至一些飯店也未開門,也給干線司機復工造成了障礙。
4.不飽和的貨
如果說以上兩個困難,物流企業可以想辦法克服,但沒有貨源卻更多的是客觀原因。
近一段時間,更多的報道聚焦于快遞企業復工,或者生鮮受捧即時配送火熱,但這部分只是龐大物流業的一角而已。疫情對物流各個領域的影響不盡相同,比如零擔,相比于快遞主要服務的消費端,其更多的受制于生產制造企業的生產恢復情況。
一般認為,機械電子類物流、紡織服裝物流、汽車及零部件物流、建材家居和渣土運輸、生鮮冷鏈食品物流等受疫情沖擊較大。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聯合各地物流主管部門、行業協會開展的對全國物流企業復工復產調查調研顯示:機械電子物流91.6%的企業認為有重大負面影響,58.3%的企業認為一季度收入將下降50%以上;汽車零部件、建材家居和紡織服裝物流認為有重大負面影響的企業超過80%,分別有40.5%、48.1%和51.1%的企業認為一季度收入將下降50%以上。
5.提前到來的洗牌
綜合而言,當下的物流企業既面臨著現金流斷裂的風險,不斷上升的經營成本,同時還面臨著人員返崗率低、車輛運力不足、場站復工難、整體貨量減少等現實問題。疫情之前,中小散亂的物流行業已經開始了淘汰賽,尤其是在資本寒冬背景下。如今,因為疫情的到來,物流行業的洗牌加劇,一批運營能力差、融資能力弱、現金流緊張的企業或將倒下。
除了企業面臨壓力,貨車司機處境也很艱難。在此之前,國家也給予貨運行業扶持舉措,比如2月17日零時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結束,全國收費公路免收車輛通行費。但不少貨車司機反映,復工以來運費下降明顯。
400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