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最近的狀態,是痛并快樂著的。有數據統計,受春節假期、新冠疫情以及科比去世效應疊加影響,微博日活躍用戶規模在1月27日達到峰值的2.39億。活躍用戶數以及閱讀量增長本是件好事,但對于微博來說,卻暴露了它的種種弱點。剛剛發布的新浪微博財報給出了低于預期的Q1指引,公司認為一季度收入下滑幅度可能高達15%至20%,而市場此前的預期為下滑13%左右。這意味著因為疫情“意外”得來的新增流量、活躍度、用戶使用時長恐怕不能效轉化為收入,商業能力遭受質疑,股價就得遭重。
而主打用戶體驗的微信,在市場的壓力之下,也不得不加快了商業化的步伐。根據騰訊財報顯示,截止2019年前三季度,騰訊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達到345.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6%。其中主要增長來源則為微信廣點通、朋友圈以及小程序廣告收入增長。微博出來之后,有人就說,現在雙微一抖,企業的雙微已經越來越難做,聲量也已經大不如前,是時候該放棄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不妨從微博跟微信的營銷性質來做做分析。比起微信,微博的媒體屬性更強,具有更開放的信息傳播路徑。而微信作為一個封閉式的內容傳播平臺,在內容沒有自傳播之前,只能點對點地傳遞給已關注用戶,受眾群體十分有限。簡單來說,微信是個“小黑屋”,你只能看見你視野中所有能看見的一切;而微博是個“大廣場”,你能看見視野之外,別人所看見的一切。所以,對于企業來說,微博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對外發聲平臺。可以用于品牌的宣傳推廣,彰顯品牌特色。同時還可以跟用戶快速、便捷地產生互動,提高用戶的活躍度,做好用戶的積累工作。
而微信呢,就適合做內容的沉淀、用戶的留存和轉化。我們可以看到,微博上的用戶在乎的是傳播,而微信上的用戶更在意的是內容。而且微信沒有智能推薦模式,除非內容足夠優質,能夠吸引已關注用戶自動轉發擴散,否則無法觸達更多的用戶。如果你想做好微信號,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內容做好,比如我們的單仁行。所以,老牌的流量陣地仍有機會,萬事只怕有心人。
當然,除了雙微之外,你也該把目光,放在一些新興的流量陣地上。比如快手、抖音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個平臺都適合你的企業。特別是這次疫情,線下廣告遭遇重創,抖音快手卻在春節期間收割了一大波的流量。我身邊就有不少企業家朋友問我,這時候在這些平臺上投廣告,能不能成?抖音是不是更適合給品牌或者產品做宣傳?
確實,從商業變現的角度,對于這樣一個紅透半邊天的視頻平臺,我們應該重視。但重視不是看什么火就投什么,把預算一批,眼睛一閉,直接把廣告費砸下去。而是先判斷這個平臺適合不適合我們產品,值不值得投。
400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