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造就的超長“假期”讓大家長期宅在家,阻止了不少人的“剁手”消費,“疫情快點過去,我要報復性消費”的呼聲不絕于耳。
疫情過后?我現在就等不及了,當很多人還在喊著“報復性消費”的口號時,部分人已經付諸實踐。有人聽說喜茶開始接單后,立即電話詢問,卻被告知已經爆單無法訂購,于是便毫不猶豫地點了兩個超大杯的星巴克。“雖然我也喝不完,取完餐之后就開始后悔,但實在憋了太久。” 快遞的恢復也為消費提供了土壤。有人一天花掉了三分之二的工資;有人由于按捺不住想逛街,三天網購了五條千元以上的裙子……
還有很多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起,去景區旅游。多地多個景區出現游客“爆滿”的情況,不得不及時調整游客限流管控措施。如,江西萍鄉武功山景區根據景區防疫防控要求,24日起,將景區限流人數從5000人下調至3000人,關閉線下售票窗口。
近日,在甘肅,蘭州一家烤羊肉串店恢復營業,一天賣出超6000串烤串,有的客人為飽口福站著擼了40串烤肉約合有2斤肉;在浙江,杭州大廈購物城5小時銷售額1100萬,更是讓不少人驚呼,低估了大家的消費熱情。
但也有人提出了心中的疑惑,“想報復性剁手的人肯定不少!不過,那么久沒上班,你還有錢‘報復’?”。我想報復性消費,但錢包不允許,“1月份的工資倒是發了,但是2月份沒有績效收入,很可能只有基本工資,我還得交房租啊。”至今還未開工的吳小姐表示,目前花唄賬單還未還清,還款也得排在消費之前,“哪兒還有錢買買買。” “疫情過后,你會報復性消費嗎?”有微博在線調查顯示,一些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會。說“不”的理由有兩種:一種反問“報復性消費,拿啥報復”;另一種則表示“好不容易在家省點錢” 。 “房貸可以延期,但又不會缺席。”一位孩子上初中的家長這樣說,“孩子們不用賺錢養家,我們不行。現在生活開銷也沒減多少,但工資都打了好多折扣,能還得出房貸就不錯了。”該家長表示,她已經卸載了手機里諸如京東、唯品會、當當、淘票票之類的軟件。 “手有余糧心不慌”, 當代很多年輕人早已習慣了“月光”,超前消費,真正在疫情中穩如泰山的,是那些被人笑為囤積癖的朋友們。”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信息顯示,有人因醫用酒精、洗手液、口罩以及一些生活物資囤貨過多,表示可以轉賣給亟需的人。
一段時間,話題“囤積癖站起來了”頗受關注。一名熱愛囤積的網友表示,自己并不會報復性消費,因為家里的囤貨不一定能完全消耗完,正好趁此機會清理庫存。
400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