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蔓延至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的蝗災受到各界關注,據《印度時報》等當地媒體報道,沙漠蝗災已入侵了印度拉賈斯坦邦、古吉拉特邦和旁遮普邦等西北部地區,導致超過 36萬公頃農作物受災,此次沙漠蝗災也是這些地區6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稱,非洲之角是此次蝗災的重災區,光是在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索馬里境內的沙漠蝗蟲數量就已達到約3600億只。同時,聯合國官員警告說,在未來幾周更多降雨為新一代蝗蟲帶來新鮮植被之前,必須立即采取行動。如果任由蝗蟲在東非發展,在旱季到來之前,蝗蟲數量有可能增長至現有數量的500倍。
受此消息影響,國內部分資本市場炒家開始蠢蠢欲動,大量購買農藥等農業類相關股票,第二天股票果然大漲。結果2月17日,印度媒體發了一篇新報道,表示受災最為嚴重的拉賈斯坦邦,蝗蟲對農作物的威脅已經大幅減弱,災情已完全可控。消息一出,剛漲起來的股票又跌下去了。當然,這只是資本市場一年到頭許許多多“鬧劇”中的一個。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這場席卷了20多個國家、禍害了16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導致1900萬人糧食安全受到威脅的20年來最大的蝗災真的結束了嗎 ?當然沒有,盡管在印度的努力下,其境內的蝗災已得到控制,但印度農業與農民福祉部國務部長喬達里近日表示,預計今年6月,印度西部沙漠地區可能出現規模更大的蝗災。同時另一件事也可以從側面說明蝗災仍未結束。
在蝗災的影響下,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針鋒相對的國家開始放下紛爭,攜手抗災。印巴兩國圍繞此次蝗災已經舉行了5次高級別會議。巴基斯坦還考慮暫時中止對印度的貿易禁運,從印度進口殺蟲劑等農藥。與此同時,此次蝗災的源頭——非洲的狀況則更加觸目驚心。《國家地理》網站近日引用專家的話說,導致此輪災害的昆蟲名字叫“沙漠蝗蟲”,它們通常孕育在暴雨過后,在非洲和中東干旱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沙漠蝗蟲”平均壽命3個月,成蟲產卵后,在適當條件下孵化成新一代的蝗蟲,其繁殖能力能達到前一代的20倍。考慮到非洲地區的天氣和目前的抗災能力,蝗災最嚴重的情況可能尚未到來。糧農組織專家克雷斯曼說,到6月“沙漠蝗蟲”的數量將比現在“增加400倍”。
那么,蝗災襲擊中國的可能性大嗎?先來看此次蝗蟲遷徙的路徑。這批蝗蟲發端于東非的沙漠蝗災,飛越紅海,進入了中東和南亞,進入巴基斯坦、印度。目前看來,中國跟印巴之間有著天山、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天然屏障,沙漠蝗群遷飛進入我國的可能性較低。即使到了六七月份,蝗蟲隨季風進入云南,我國東南部地區還有大量的熱帶雨林,這些都是茂密植物生長的地區,同時存在著大量蝗蟲的天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擋蝗蟲向熱帶雨林的蔓延。盡管蝗災席卷中國的可能性較低,但蝗災對我們的影響已經形成。
東非、巴基斯坦的農作物已受到了不小的損失。東非盛產茶葉、咖啡、水果等,印度、巴基斯坦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棉花、甘蔗、大米、玉米等。到了4月份,就是北半球主要農作物播種季節,如果蝗災仍未得到控制,東非、中東和西亞國家農作物將遭到巨大損害,棉花、豆類、大米、玉米等作物都將受到影響。再加上,印度和巴基斯坦人口眾多,一旦當地農作物受災嚴重,勢必要通過擴大進口彌補,勢必導致全球棉花、豆類、大米、玉米價格上漲。除此之外,作為全球最大的棉花生產國,在去年就遭受過一次蝗災。其西北部的旁遮普邦和拉賈斯坦邦、古吉拉特邦都先后受災,這些地區的糧食、棉花、豆類等作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拉賈斯坦邦的棉花產量占印度全國的7.8%,古吉拉特邦的棉花產量占比為26%,為印度國內第一產棉邦。如今,去年的損失仍未得到彌補,今年又再度爆發蝗災。如果蝗災在夏季沒能得到控制,則影響極大。
400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