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疫情在國內蔓延的速度大大降低,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每個人都減少了出門以及佩戴了口罩。口罩雖小,卻起到了降低病毒擴散效率的關鍵作用。然而現在中國的口罩卻不夠用了……
目前我國是全球口罩產能最大的地區,約為5400萬只/天。每天5400萬只看起來是很大的數目,但是和口罩消耗量相比則是杯水車薪。目前我國城鎮人口已經增至8.3億。按照一次性口罩的使用規范,一個每天乘坐公共交通到集中辦公區工作8小時的人要消耗兩只口罩。5400萬只口罩只能保障2700萬人正常工作生活。無論怎么擴大產能,短時間內也是無法保障8億多人每天消耗口罩復工的。目前在一個感染者的病程中,平均會傳染2-3個人,由于大家都佩戴了口罩,以及口罩的有效防護,這個R0會降到小于1。而只要R0小于1,隨著時間的推移,感染者數量就會降低到消失或是維持在一個很低的水平。
如果人們失去了口罩保護,只要還有潛在的感染者沒有被隔離,那么疫情就會殺個回馬槍。因為傳染系數在那擺著,大家仍然是易感人群,所以威脅尚未解除,還沒到慶祝勝利的時候。(更沒到嘲笑別國的時候)所以眼下口罩儼然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的一種“戰略物資”,然而即便是在口罩產能最大的中國,生產口罩卻變成了極難之事。一方面為了避免不良商家囤積居奇,抬高價格,各地都進行了嚴格的限價政策。另一方面,口罩的核心原料價格漲了10-20倍。從春節就不眠不休,加班生產,為抗擊疫情輸送口罩的廠子,眼下卻面臨著停工和破產。
一只合格的三層一次性口罩由表面的無紡布疏水層(阻隔飛沫),中間的熔噴層(吸附微粒)和內側的吸水層(保持干燥)構成。生產口罩最重要的基本原材料是聚丙烯熔噴布。由于疫情嚴峻,口罩供不應求,熔噴布價格從之前的2萬多每噸,上漲到10萬到25萬每噸不等,(就在我寫文的當天,25萬的價格又被突破了)而且市場上還充斥著很多騙子。自從疫情發生以來口罩工廠紛紛支付了三倍工資要求工人放棄年假復工,24小時不停的滿負荷生產一直到現在,仍然無法滿足巨大的需求。
我這位朋友是一位四線城市的企業主,在政府號召下緊急下單買的生產線轉產口罩。下單時生產線價格就翻倍了,
目前市場上一臺一拖二的全自動口罩生產線的成本從年前的20萬不到上漲到了50萬,帶消毒的在55萬左右,甚至有人90萬采購了生產線。
想想為了抗擊疫情就認了吧。結果
在采購熔噴布時,才發現設備價格漲的根本不算離譜,噴絨布價格翻了20倍的才有貨,帶著現金到價格翻10倍的那家去,貨卻已經被人加價提走了……。目前15萬一噸已經是良心價,20萬上下是正常價。
400電話